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视频」东莞:“小书法家”分享书写的快乐与收获
来源:羊城派 发布时间2023-08-09 15:04:47    

文、图、视频/范彬彬

02:22

8月4日,第五届“东莞银行杯”东莞市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初赛结果正式公布。主办方介绍,此次比赛收稿作品1668幅,达到历年之最。同时大赛评委专家们也对此次大赛的作品质量作出较高评价。

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进书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营造了浓厚的书法文化氛围,笔者通过对入围初赛的选手及课外书法兴趣班的学生、老师等进行走访对谈,发现书法文化教育在养成年轻一代良好习惯以及的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资料图】

在坚持中收获一种习惯

“小时候写出了一些兴趣,就一直坚持下来了。”罗芷乐今年大学二年级,从五年级开始接触书法。她既不是书法特长生,大学专业和书法也并无关联。为何能这么多年坚持学习书法?罗芷乐告诉笔者:“一开始确实只是为了能写好字,但后来更多的是享受练习过程中能给我带来的平静,不知不觉它就成了我生活中自然存在的一部分。”

笔者从兴趣班的各位老师处了解到,书法兴趣班里的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来学习了,到现在有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甚至都大学毕业了。“书法班的留存率一直都比较高。”学而轩书法兴趣班老师杨英告诉笔者。

“现在写的字考试完全够用了,怎么还继续来?”“习惯了吧,而且现在虽然考试写的字是不错,但能感觉书法方面欠缺的还挺多。”在萱堂书法篆刻工作室学习的邵芯琰此次书法作品在第五届“东莞银行杯”书法比赛中入围了毛笔小高组的现场决赛。在与其交谈的过程中,她告诉笔者,一开始练习书法的确是为了在学校考试中能够多拿一些分,但从一年级练到现在,学了近五年的书法,反而在过程中开始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到可以提高的地方,不知不觉就坚持下去了。

“练习书法本身是有一个正向反馈的,练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也鼓励孩子长久地坚持下去,形成良性循环。”杨英说,虽然大多数孩子选择来学习书法一开始是出于学校教育的要求,但后来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自己的字越写越好,获得的认可越来越多,他们就会逐渐开始走进书法的内涵文化,了解历史传统,最后真正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吸引。

在练习中学会历史自觉

“平常需要用字帖练习,字帖来自谁,内容是什么,练习的过程中你自然而然地就了解了。”杨英表示。兴趣班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跟笔者交谈时都会将书法与传统历史知识的了解联系起来。诚然,书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录着历史。了解历史文化、学习历史知识,感受历史厚重,是强调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每次语文考试里的文学常识,我一眼就看出来了。”萱堂书法篆刻工作室的陈品洁同学说。日常书法练习中,老师们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法大家的字形、字体,通常会给学生教授书法家的个人生平以及相关典故故事。“像我们很多经典古帖,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人、政治家、书法家书写的,所以孩子们在书写中就会了解到很多相关的历史知识。”杨英表示。

不仅如此,孩子家长们对于孩子在书法学习中得到的历史知识有时也会感到惊喜,“他现在在家,刷的那些短视频,经常都是一些历史文化科普,或者有时候突然会给我们说一些典故。”在与送孩子来书法兴趣班的家长们聊天中,他们纷纷表示书法学习促使了孩子去更多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并且渐渐地爱上看书。

“每次刷到那些历史故事讲解,我都会停下来看看,就是感觉这和我有关。”一些孩子告诉笔者,因为经常临摹,学习古人的字,对他们会有一种熟悉感,所以自己也会有意识地去了解与他们有关的信息,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慢慢地想知道的就越来越多,还会在网上查资料。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因,它承载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哪里,其实就是对我们传统历史的理解认识。”杨英表示。

在历史中树立文化自信

“以后想学历史学,我觉得我们的先辈们很有智慧,他们很多事情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思想也有很多先进的地方。”学习书法六年的陈同学告诉笔者。书法班的孩子们基本上以小学生为主,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表达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理解。“我们现在班里同学好多都是写毛笔的,毛笔字体分很多种,我们能根据自己的性格和喜好找到合适的字体。”另外一位练习隶书的同学告诉笔者。

“书法分两种,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做艺术家。”萱堂书法篆刻工作室老师牟明磊告诉笔者,实用书法和书法艺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它也为每个中国人的实用主义服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孙晓云曾表示:“书法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

“目前,大到国家层面,小到个人家庭,都很重视年轻一代的书写教育,拿东莞来说,现在以书法教育作为办学特色的学校逐渐涌现,参加书法比赛的孩子越来越多,这都表明我们现在传统书法传承正在越来越好。”杨英表示,文化具有不能遗传和移植的性质,并且也不能复制和再生,所以从小培养、不断坚持,点滴积累、薪火相传,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方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朱嘉乐校对 | 赵丹丹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