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违规也先干,问责再整改?别让“拍脑袋”决策折腾基层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 发布时间2023-05-25 23:52:22    


(相关资料图)

近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少数地方存在上级部门决策时追求大干快上,落实中配以高压督察考核,导致基层“先被压着埋头快干,后被曝光问责整改”的现象。

比如,某地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路网两侧被要求栽植数十米乃至上百米绿化林。但该地不少区域地处平原农区,道路两侧皆为大片基本农田,基层干部在落实造林要求和保护基本农田之间犯了难。最终“胳膊拗不过大腿”,还是占用了不少农田,被督查整改后又开始“退林还田”行动。

又如,一地市下辖多个脱贫县,提出半年实现乡村“净绿亮美”的目标。上级定目标、搞排名、抓检查,下级筹资金、想方案、干工作,导致基层组织以举债、赊欠等方式绿化道路、美化乡村,部分地区出现过度绿化、重建轻管、装点门面等乱象。

类似“决策乱画饼,落实翻烧饼”的现象,折射出少数地方决策的低水平、低标准、简单化。不顾实际情况,盲目铺摊子,凭空上项目,这样出台政策、作出决策,不仅解决不了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容易浪费财力物力和公共资源,影响一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实际上,“拍脑袋”决策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背后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效果。作风漂浮、思想上急功近利,就容易片面追求一种看似有魄力、力度大、高效率的工作场面,搞出一些“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绩观、发展观是否对头决定着发展的成效乃至成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做显功也做潜功,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

好的决策从哪里来?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需要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使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真正掌握实际情况、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才能让决策更科学、更贴近实际、更符合规律,从而更好地造福于民

做好科学决策,考验的是作风方法,厚植的是人民情怀。在做决策、谋发展的过程中,以调查研究取代个性随意,以长远眼光取代短期政绩,以群众路线取代官僚做派,这些都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