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描 编辑|于惠如
2008年,仅有500款app的App Store上线。从此,苹果公司凭借iOS系统,搭配iPhone,成为了智能手机时代的生态规则制定者之一。
(资料图片)
如今,GPT模型和相关插件,时常被行业人士比作2008年的iOS和App Store,OpenAI似乎也最有可能成为AI大模型时代中的“苹果”。
事实上,在2021年“元宇宙第一股”Roblox 上市时,资本对它也有同样的期待。Roblox建立了一个沙盒游戏的UGC开发生态,而作为平台,它对这个沙盒游戏世界中的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有着发行权、掌控权,本身就是规则的制定者。这与“苹果生态”模式类似。
但元宇宙的退潮来得太快,VR硬件、NFT等相关赛道的关注度迅速冷却,Roblox也快速跌下了神坛。曾经还在高举元宇宙旗帜的AI企业,迅速调转船头,冲向AI大模型、AIGC领域。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元宇宙或许还太早。但与元宇宙不同,AI的颠覆性已经出现在了各个行业,落地场景也肉眼可见的增长。
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这个阶段,OpenAI所处的行业比Roblox所处的行业看起来更“光明”。
但在商业化上,OpenAI的商业化速度明显未能跟上技术研发的速度,面对开源大模型的冲击,也没有给出更好的答案。而后来者已经逐渐跟上了。
OpenAI的领先性还能维持多久?
01 OpenAI:翻倍亏损与疯狂融资
OpenAI推出的ChatGPT,在今年彻底点燃了生成式AI的“炸药桶”,AI也成为了今年科技领域当之不愧的“王牌”。
但作为“先行者”, OpenAI的商业化困境也被翻了出来。
近日,据The Information 消息,三位了解OpenAI财务状况的人士透露,由于该公司去年开发ChatGPT,并从谷歌招聘关键员工,致使亏损大约翻了一番,达到了5.4亿美元左右。
而谈及营收,上述OpenAI财务知情人士中的两名提到,2022年OpenAI的收入仅有2800万美元。不过,根据OpenAI CEO Sam Altman在去年年底的采访,OpenAI2022年的总收入约为1亿美元。
由此背景出发,或许我们就能理解,OpenAI在今年明显开始加快推进商业化的原因。
在TO B的收费尝试上,ChatGPT当前主要采用向企业出售API接口的模式,按照数据请求量和实际计算量收费。个体开发者调用API开发,目前价格为1ktokens/$0.002,相当于每输出100万个单词,收费2.7美金。
在4月末,OpenAI在官网发布的公告表示,公司正在开发新的“ChatGPT Business”订阅服务,供那些希望掌控数据的专业人士以及寻求管理终端用户的企业使用。
在C端,则是以订阅制和付费制为主。
今年2月,OpenAI推出了ChatGPT Plus以允许用户更稳定的使用,订阅用户每月会被收取20美金。
最新的消息是,OpenAI在5月13日发推文称,将在下周向所有ChatGPT Plus用户开放互联网功能和众多插件,"从alpha到Beta,它们将允许ChatGPT访问互联网并使用70多个第三方插件。”
此举将吸引更多用户使用该工具。对于OpenAI而言,这将便于其收集更多的用户数据,进而精准地推荐相关广告并获取相应营收。
ChatGPT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同时带来了用户数量的激增。据SimilarWeb统计,ChatGPT4月全球访问量17.6亿次,已超越必应、DuckDuckGo等其他国际搜索引擎,并达到谷歌的2%,百度的60%。
种种迹象表明,OpenAI今年的营收有望快速增加。研究机构PitchBook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OpenAI的营收将在2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OpenAI收入可能达到10亿美元。
不过,OpenAI的“烧钱”速度也在加快。
一直以来,OpenAI都未对外公布过具体的成本消耗。但据外界预估,无论是在数据、算力上的投入,还是挖掘AI人才、日常运营上的成本,都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在算力上,有行业人士估计,ChatGPT仅GPU一项支出的成本就超过3亿美元。此前,也有消息透露,该公司2020年在谷歌云上的花销至少达到7500万美元,在转移向微软的Azure之后,才慢慢减少在云服务托管方面的支出,不过也依然需要从Azure平台购买云服务。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也曾表示,目前 ChatGPT 的运营费“相当惊人”,总计算成本用户的每次聊天就需要几美分。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 图片来源:网络
随着用户数量越来越多,OpenAI在对该软件未来版本进行培训时,成本可能还会继续上升。
对此,Sam Altman私下曾暗示,公司可能会在未来几年筹集至多1000亿美元资金,以进一步开发人工智能的能力。“OpenAI将成为硅谷有史以来资本密集度最高的初创公司。”Sam Altman直言。
在刚刚过去的4月,OpenAI刚完成了新一轮超3亿美金的投资;更早时的1月,微软和OpenAI还宣布,将以“多年、数十亿美元”的投资扩展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据报道,微软将向OpenAI公司投资100亿美元;而在此之前的7年多时间中,OpenAI已经收到了40亿美元的投资。
这背后,是一份OpenAI与它的风险投资人们签订的严苛“对赌协议”。据FT中文网解读,该协议分为4个阶段:
在OpenAI未来的利润分配中,首先要确保首批投资者(马斯克等人)收回成本;而后,微软将有权获得OpenAI 75%的利润,直到收回130亿美元的投资;在OpenAI利润达到920亿美元后,微软的利润分配比例将下降到49%,剩余的49%利润由其他投资人和有限合伙人分享;利润达到1500亿美元后,微软等投资人们会将OpenAI的股份无偿转让给OpenAI的非营利基金。
通俗易懂的解释,在OpenAI赚到1500亿美元之前,OpenAI并不属于OpenAI。
02 硅谷“新旧之神”的商业化难题
在硅谷,上一个引发资本狂热的,还是打开元宇宙商业大门的Roblox。
2021年3月,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在纽交所上市,这家企业将一直出现在科幻电影、科幻小说中的“元宇宙”概念,第一次装入了商业的世界中。上市首日,Roblox就迎来了股价的猛涨,市值超400亿美元。而在上市的前一年,它的估值才不过40亿美元。
这一下子引爆了创投圈。在2021年,中国的VC、PE们都在寻觅元宇宙项目;Facebook 宣布改名meta,all in元宇宙;数字藏品也引发了投资者、投机者们的青睐……
彼时的Roblox风光无两,宛如当前AI浪潮下的OpenAI。但与OpenAI一样,Roblox在商业化上也未交出高分答卷。
在商业模式上,Roblox本身是一个UGC沙盒游戏平台,为玩家、创作者提供开发小游戏的平台和工具。玩家可以自己制作游戏,吸引其他玩家,还能获得游戏的分成。
Roblox游戏截图
这种模式一方面保证了平台上游戏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还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系统。
在Roblox上,虚拟货币“Robux”是这个经济系统中的交易“货币”,不仅可以用于支付创作者酬劳,也可以作为玩家们购买、出售和创建虚拟物品的“货币”。同时,它也是按照固定比例与现实货币进行兑换的。在2022年,Robux的交易额为29亿美元。
在这套经济系统中,Roblox自身所赚的是“Bookings”,即预售服务收入,指的是玩家用Robux换取游戏世界内服装、宠物等商品,Roblox获得的已确认销售和递延营收之和。
此外,Roblox还会有会员服务、部分付费游戏的订阅费以及一些其他增值服务方面的收入。
Roblox用户增长的数据一直是不错的。据其最新财报,今年一季度,平均日活跃用户(DAU)为6610万,同比增长22%,用户参与小时数为145亿,同比增长23%。在2022年,Roblox的玩家总游戏时长达到500亿小时,比上一年增长19%。
在营收上,Roblox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2%,达到了6.553亿美元。在2022年,营收为22.25亿美元,同比增长16%。
但Roblox的盈利能力依然没能改善。今年一季度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为2.683亿美元,上年同期净亏损为1.602亿美元。在2022年,股东应占净亏损为9.24亿美元,相较2021年的净亏损4.92亿美元进一步扩大。
一般而言,用户规模扩大、活跃用户上升,Roblox的商业价值会更大。但作为UGC平台,Roblox也需要给创作者更多的分成。毫无疑问,在平台、创作者、玩家的整个生态中,Roblox尚未找到商业化的平衡点。
资本对元宇宙、Roblox的热情,也逐步褪去。Roblox的股价从2021年11月最高时的每股140美元左右,降至当前的每股36美元左右。在5月10日新一季财报发布后,Roblox的股价盘前下跌超过10%。
Roblox市值最高时达到了770亿美元,但目前已降至221亿美元。而根据公开资料,OpenAI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到270亿—290亿美元,由此来看,这个硅谷的“旧神”已经被“新神”替代。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商业化探索方面,“新神”与“旧神”均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03 元宇宙太早,AI太急
一定程度上,AI本身也是元宇宙概念的组成部分,AI能力越强大,元宇宙才越有可能真正落地。
以游戏元宇宙为例,行业人士认为,在当前游戏工业化的水平之下,无论是追求画面、质量的PGC,还是追求内容丰富性的UGC,都已经出现了极限。在没有生成式AI的协助下,想要突破极限只能够依靠大量的叠加人工、资金、时间,事实上很难做出理想状态的游戏元宇宙。而生成式AI的出现,让其成为可能。
但在资本的层面,AI与元宇宙被关注的先后顺序出现了错误,元宇宙过早被捧起,也势必迎来第一次跌落。在今年,元宇宙概念下的VR、NFT、区块链有了明显的投资降温,曾经举起元宇宙旗帜的AI创业公司,也转头投向了生成式AI。
图片来源:网络
Roblox也在积极拥抱AI。此前,Roblox正式推出生成式AI工具Code Assist(代码辅助)和 Material Generator(材质生成器),能够让创作者更容易地创作游戏。
Roblox的首席技术官Dan Sturman表示:“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一个彻底改变平台内容创作的机会,既可以通过增强Roblox Studio使创作变得更快捷、更容易,也可以让 Roblox 上的每个用户都有机会成为创作者。”
在Roblox平台上也出现一款新的AI游戏“AI Wonderland”(人工智能仙境)。游戏中的几个NPC中装入了AI,其玩法就是玩家与NPC对话,然后找到宝剑杀死大boss。谁能够用最少的对话杀死boss,谁就是赢家。这款游戏的开发商叫Inworld,是一家接入了GPT-3的AI公司。
对OpenAI而言,AI大模型的发展似乎“太急”了。
从年初ChatGPT被广泛关注,到如今AI大模型全面爆发,只有不到半年时间。火急火燎的资本、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正在快速加入这场争夺战。仅中国,自3月中旬百度发布“文心一言”以来,阿里、360、昆仑万维、商汤等相继对外展示了大模型项目进展。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超过30项大模型产品亮相。
在能力上,“文心一言”推出时,行业广泛认为,国内的大模型水平距离GPT-3还有2-3年的距离。
到了4月,李彦宏谈及“文心一言”与OpenAI差距时,自信的表示:差两个月左右。
5月,科大讯发发布星火认知大模型,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更加自信的表示:“当前,在文本生成、知识问答、数学能力三大能力上,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已超ChatGPT。”
在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的AI大模型产品后,很难判断,OpenAI当前的领先优势是否能继续维持。
而对OpenAI而言,一个更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开源”模型的对其商业化闭环的冲击。
作为OpenAI早期的创始人,马斯克今年就曾在推文中表示:“OpenAI最初是作为一家开源(这就是我把它命名为“Open”AI的原因)的非营利性公司而创办的,其目的是为了抗衡谷歌,但现在它已变成一家闭源的营利性公司,被微软有效控制。这完全不是我的本意。”
马斯克社交平台截图
在此问题上,除了马斯克的公开批判之外,许多学术派出于对AI生态的考虑,也更加赞同开源。
在此前的一场谈论中,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开源GPGPU平台“青花瓷”发起人梁晓峣如此说道:“我们学术界最想避免的就是封锁,最支持的就是共享,这样才能促进这个行业的繁荣。”
有的资本方也为开源投了一票。AI模型开源社区Hugging Face在去年5月完成了1亿美元的C轮融资,其公司估值达到了20亿美元。
在开源的生态下,AI公司们也很难避免模型泄露。今年3月,Meta自研的AI大模型LLaMA,就被不少网友通过论坛4chan上发布的资源免费下载了下来。而后,基于LLaMA这一基座的更优模型也纷纷被推出。
OpenAI也没能避免“泄露门”。近期,一名来自欧洲的计算机系学生利用OpenAI加持的网站API,推出了一个名为GPT4 Free项目,可以让用户免费体验GPT-3.5/GPT-4。
这也让OpenAI紧急发邮件警告:5天之内关闭项目,否则提起诉讼。
2021年时,Sam Altman对OpenAI的盈利充满了信心。他曾表示,一旦其软件达到一定的功能水平,OpenAI出售的使用权将足以覆盖成本——“基本上就像按下一个按钮,然后利润就会源源不断地进账。”
但在当下,无论是快速拥挤起来的AI大模型赛道,还是开源的冲击,或许都让OpenAI没那么轻松。
相比之下,Roblox或许迎来了它的“轻松时刻”。在没有被资本拔苗助长的时期,他有了更多时间去修炼“内功”,等待元宇宙真正的爆发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