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全球滚动:俄罗斯懒得纠结,但我们得当回事,北溪被炸的报告,不能只看表象
来源:薄荷的清香 发布时间2023-02-11 20:47:34    

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赫什发布了调查报告:炸毁北溪管道,下令者是美国总统拜登;策划者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副国务卿纽兰、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执行者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安装炸药的是美国海军“潜水和打捞中心”,配合方是挪威。


(资料图)

赫什在调查报告里详细说明了美国炸毁北溪管道的过程:去年6月,美国海军的潜水员趁着“波罗的海行动22”军事演习时机点,在波罗的海架设北溪管道的海底布置了爆炸装置。在9月16日,挪威海军的一架P-8巡逻机在北溪管道所在海域投下了一个声呐浮标,几个小时后,浮标发送信号遥控爆炸。

这个时间点,赫什这篇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报告,对乌克兰局势会有什么影响吗?赫什调查报告的侧重点,是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是谁策划的、谁执行的、谁配合的。但说白了这真的不重要,对俄乌战争、对欧洲地缘政治局势也并没有什么影响。

绝大多数人都判断是美西方炸毁的北溪管道。因为炸毁北溪管道的相关海域,既是北约的军事情报区,也是北约的军事实控区,俄罗斯或者任何一个非北约的国家,是没有能力在不被北约发现的情况下安放炸药、实施爆炸的。

炸毁北溪管道,这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炸掉了北溪管道,德国就断了念想。从物理上迫使德国“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从物理上切断了德国制造业和俄罗斯能源之间的利益捆绑关系。炸掉了北溪管道之后,德国乃至欧盟就只能站在美国这条船上了。俄罗斯不会去炸自己参与投资的北溪管道,因为要俄罗斯只要关闭输送天然气的阀门就可以了。

北溪管道爆炸事件,也是乌克兰局势的战略扭转点。北溪管道爆炸之后,俄罗斯想用能源来要挟欧洲,这个工具就被废了一大半。在9月16日北溪管道被炸毁之后,欧洲又经历了一个百年未遇的暖冬,欧洲能源危机并没有发生。从天然气、石油的价格来看,欧洲能源供应链也缓过来了。

北溪管道被炸半年了,现在所有的局面都对美国有利,对欧洲亲美反俄政治势力有利,对俄罗斯不利。所以,除了在道义上再一次提醒美国有多么下三滥之外,美国资深调查记者赫什的这篇报告又有什么用呢?连俄罗斯都不想拿这篇报告做文章了。

再说一说接下来的乌克兰局势。

俄罗斯原本的计划,是用俄乌战争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欧洲供应链危机,逼迫欧洲妥协,希望欧洲右翼趁势崛起,能在战略上摆脱美国。但现在欧盟和北约签了军事安全合作协议。欧洲和美国捆绑的更深了。

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比以前更糟,这局面会维持至少几十年。甚至连俄罗斯体育界都在想办法脱欧入亚。

俄罗斯在战略上已经输了,但战场上的胜负还未知。

在不使用核武器,不引发核大战的前提下,俄罗斯能取得的最好结果是通过战争烈度升级,让美西方放弃继续支持乌克兰,最后走向停战协议;而美西方这边,想的是凑份子,通过源源不断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持,拖垮俄罗斯。

所以,除非俄罗斯内部出现重大的政局变化,按目前方向发展下去,俄乌战争大概率会拖延下去,俄罗斯和美西方的消耗战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那俄罗斯会出现内部问题吗?

美国欧洲在很早以前是很喜欢梅德韦杰夫的,美西方之前认为他是亲西方的,但梅德韦杰夫最近可是说了一系列针对美西方的狠话。这说明梅德韦杰夫在积极向“俄罗斯右翼”、“俄罗斯民族主义”靠拢。这也说明俄罗斯的反美政治势力真的很强大。普京其实是俄罗斯内部相对温和的人。

俄罗斯会不会发生政局变化,俄罗斯亲美派会不会在未来取得俄罗斯的主导权,这个可能是有的,但可能性不高。

对我们中国来说,我们要小心提防美国在亚洲复制“俄乌冲突”。乌克兰局势现在给了美国信心,美国在乌克兰局势中大捞特捞各种好处,并认为这是一种可复制的“成功模式”。所以,乌克兰局势中,俄罗斯各种战略判断的失误和战争过程中的错误,我们要好好吸取经验教训。

能维护正义的,不只是真相,也不限于美国记者对美国政府的指责指控;但能将正义维护到底的,只有勇气、力量、决心和智慧。

关键词: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