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黄花湾蝶变记|全球新视野
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3-01-22 06:38:02    

□记者 肖瑞华 温居林 特约记者 叶波


(相关资料图)

从大广高速复线龙南西收费站出来,不过1公里,便到达龙南市渡江镇黄花湾共享村落。渡江镇在乡村振兴中树牢共享理念、打造黄花湾共享村落带来的蝶变,让人眼前一亮。

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随着互联网技术推广和社交网络生态的日益成熟,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已渗入到从消费到生产的各类产业。渡江镇副镇长李思佳说,共享理念下衍生出来的经济业态已不再是新事物。

一下车,客家烫皮的独特香气,从灰水缘客家小吃店飘来,旁边则是赣鄱正品会展中心,未来将打造成“赣品入粤、粤品入赣”首选展示、体验、交易地。风格、色调一致的“新客家风”房屋,满满客家风情的谚语步道、客家话老墙……置身黄花湾共享村落,早已看不到宣传栏上原来破旧荒废的景象。当地按照有经济活力、有人才引力、有文化内涵、有网红气质的“四有村庄”高标准建设,让这个村子变身成为市民周边游周末游的首选。

李思佳说,黄花湾共享村落的改变,要从龙南市探索资源整合、活化利用、长效保护“三位一体”的农村“老屋复活”改革说起。当地试点推行后,在共享理念的引领下,采取“村民出租空房空地,政府打造景观环境,业态入驻自主经营”的模式,让这个一度“空心化”的破败落寞村庄,变身活力焕发、乡愁可寄、宜业宜居的美丽网红村庄。

今年50岁的石清雄一直以来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在黄花湾建设之初,他和几个朋友租下这里一块老宅基地,打造了拾音音乐茶吧。石清雄说,茶吧不仅成为他和朋友们聚会的新场所,由于靠近工业园区,也承接了不少公司团建、商务接待,有时还会举办会员制沙龙。

与拾音音乐茶吧相距不到20米的盛荣米酒坊里,店主廖振荣在经营米酒的同时,又主推农产品和当地特色小吃。“我这里收费低,更多的是提供一个活动场地和几间民宿,组织方自带食材在这里聚餐、开展团建活动等。我们还会安排工作人员一起帮忙做地道的客家小吃。”廖振荣说,村里年龄偏大点的妇女,在外面找工作难,她们可以在这里就业,还能照料家庭。

“农村有土地、有房屋,还有优质的农副产品,我们以共享理念打造黄花湾共享村落,目标是要实现‘乡村与城市共享、三产与一产共享、龙南与湾区共享’。”李思佳介绍,黄花湾共享村落通过打造“乡贤乡居”,引进人才和资本,一期入驻的家有囍宴、盛荣米酒坊、钟家别院、林家别院高端民宿、灰水缘客家小吃等经营红火,业态日益丰富。黄花湾共享村落二期虽然刚起步,但目前已经租出去了一半。

老屋换新颜、围屋变民宿、落寞村庄成网红村庄……黄花湾共享村落成为龙南“老屋复活”改革的一个成功典型。近年来,龙南市以“老屋复活”为抓手,选定一批自然和人文条件较为优越的村庄,统筹整合农林水、交通、乡村振兴、金融等项目资金向该区域倾斜,并为在老屋合法经营民宿、农家乐、旅游、康养、三产融合等项目提供全方位保障。通过实施乡贤乡居、围屋保护、民宿建设“三轮驱动”,做好“老屋+”文章,实现乡村蝶变。目前,龙南市已修缮围屋54座,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665幢(间),带动1.2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户年均增收近3000元。

临近午饭时分,家有囍宴门口停车场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店主曾辉告诉记者,这些大多是从龙南市城区专门过来吃饭游玩的。从开张时对生意的心中无底,到现在生意火爆,曾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越保留乡村味的农村,越有生命力”。

1月15日,南方小年夜,也是家有囍宴开张1周年的日子。曾辉算了一笔账,一年下来月均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高峰期一个月能有20万元。如今,曾辉的店为当地提供了10多个工作岗位,他还承包了附近村民的蔬菜和家禽,并在黄花湾共享村落二期租下了一块地,打算经营一家民宿。

春的脚步越来越近,年的氛围越来越浓。入驻黄花湾的经营业主回顾过去的一年喜上眉梢,正做足准备迎接春节假期的经营高峰期。而当地原住民,也切身感到家乡越变越美丽、日子越过越红火!

关键词:

推荐内容